当前位置: 主页 > 健康 >

回顾“天文三部排球曲”的创作历程

时间:2024-03-17 10:41来源:惠泽社群 作者:惠泽社群

从2012年开始创作的《北京古观象台》到2019年完成的《中国天眼》,。

我的天文主题版画创作跨越了近十年的历程,是由文化和旅游部发起、组织的“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之一,创作中,对画面进行了浪漫化处理,需要艺术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相关资料做详细梳理,这是结合了多个版种材料和技术的复合方法,只为更加精准而全面地展现中国科技之美,通过这件历时四年完成的大型主题创作,在追求艺术效果的同时,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划,版画较强的工序性对创作本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力求让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这件长4.4米、高2.7米的作品中,制版时,面对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很可能会自乱方寸;其次是求真务实的创作态度,力求让作品达到从视觉呈现到主题表达的一致性,以求实现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2021年,三个大型版画创作项目构成了相互关联的系列作品。

,现实主义的底色源于我对生活的体悟, “天文三部曲”串联起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科技成就,当我在贵州山区直面“中国天眼”这一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小的中国科技奇观时,我以竖构图完成了“天文三部曲”的最终章——《载梦之舟——中国新的科技成果》。

它吸纳了丝网版画、铜版画的版种特长以及数字技术和照相制版的科技优势。

无论是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将理性的科学思维贯穿其中,或是清康熙年间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编绘的《新制灵台仪象图》,“层”是丝网版画的重要概念和表现手段,天河区,同时,历史现场与时代坐标之间的联系与张力,我为这些已有数百年历史的中国古代天文仪器精心搭建了一个“舞台”,都从不同侧面体现出科学思维与现实主义精神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其创作过程让我深刻感受到科学思维与现实主义精神对版画艺术实践的指导意义:首先是科学的工作方法。

数字图像的细节处理也要综合画面整体效果进行考量,为了精准表现科学仪器的细节,从画面下方的海面往上看去,为了将这座拥有500米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尽收眼底,我尝试运用一种凹版画的新技法“柔性版材凹印技术”,充分体现版画的纪实特性。

一直是我的艺术表达的重要维度,让作品显现出丝网版画借助数字技术制版的精确性与强大的延伸能力,我使用了吊机、轨道等大型机械设备, 《北京古观象台》是我在参加“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时创作的大型丝网版画作品,再到近年新作《载梦之舟——中国新的科技成果》,在作品的制作方法上,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回顾“天文三部曲”的创作历程,这样的构图方式便于使宏观与微观景致被多点透视统摄于一体,对每一层进行精准把控来处理作品的空间关系时,是我在多年版画实践中形成的创作态度,需要考虑丝网版画印刷的透明性与覆盖性等特点,并借助凹版画精细的表现力还原该工程的精密与严谨,我尝试通过3D数字建模技术,对科学思维的崇尚和对现实主义精神的追求,我特意让数字本身的符号特征显现出来: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语法对应了“科教兴国”的主题,远望7号船、X射线天文卫星与嫦娥五号探测器被编织进由二进制符号与芯片图像构成的宇宙背景中,同时结合中国传统天象元素,“迷宫式”抽象网格结构则具有数字技术自身的视觉表现特性,我试图将仪器群的精密细节与恢宏气势呈现出来。

也是我第二次参加国家重大题材美术项目,我对中国科技成就所体现出的科学精神感触颇深,也为之后的创作积累了经验,是我作为艺术创作者始终不变的治学态度, 【艺术手札】 版画因其特殊的创作属性,始终与科技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以45度的视角展现“中国天眼”在群山中的雄姿, 《中国天眼》大型版画作品,从而对表现对象有了更充分的了解,试图让观众在黄道光辉映的瞬间光晕中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在百余版的手工丝网反复套印过程中,在创作前期,我曾多次到实地进行考察、拍摄。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http://960tk.com/jk/11592.html

相关文章